近日,在聆聽香港電台節目《五十年後》中,注意到主持人葉國華先生提到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家長是否準備好孩子的新學年?這令我們不禁思考起作為家長的角色和教育的本質。葉老先生在節目中提到了兩個關鍵點,我們將以家長的角度來總結這些內容,並引導家長們思考。
首先,新世代的教育更加注重過程。以體育活動為例,不僅僅是讓孩子長高長壯,更重要的是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孩子的意志力、情商、團隊合作精神和組織能力等得到發展。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回應以及他們在活動中展現的綜合能力,都是他們成長的表現。因此,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參與多樣化的活動,讓他們在不同的場景中經歷成長和學習。
其次,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認識世界的發展趨勢。隨著虛擬世界和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傳統以知識為導向的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們已經能夠預見,知識教育將減輕重要性,因為資訊的爆炸讓我們的孩子難以承受。相反,孩子需要學習如何判斷、整合和應用知識。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世界的發展方向,並善於利用網絡和媒體等力量,創造不同的教育場景,實踐全人教育。
在暑假期間,筆者閱讀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教育的未來」的報告《一起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為教育打造新的社會契約》。報告提到,全球化、氣候變化和數字革命等變化使得學校的課程和教學方法需要改變。在基礎教育中,人權和文化多樣性是無法忽視的議題;環境教育也變得更加迫切,學校有責任將環境議題納入課程;隨著新數字時代的來臨,傳統教育應該將教授數字工具的技能與培養孩子的資訊素養和批判思維相結合。
這些資訊讓我們思考如何在新學年開始時重新部署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策略。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來重新思考教育:
多元化的學習經歷:鼓勵孩子參與多樣化的活動,包括體育、藝術、社區服務等。這些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全面能力,並幫助他們在不同的場景中成長和學習。
數字時代的教育:教授孩子使用數字工具的技能同時,也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資訊素養和批判思維。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可以一起合作,確保孩子能夠運用數字技術來解決問題和思考。
環境教育的重要性:環境議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學校和家庭應該將環境教育納入課程中。這可以通過開展相關的課程、組織環保活動和鼓勵孩子參與環境保護等方式實現。
跨文化的教育價值觀:全球化帶來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學校和家庭應該重視人權和文化多樣性的教育。這可以通過文化交流活動、多元文化課程和跨文化交流的機會來實現。
聯繫社區和社會:學校和家庭應該與社區和社會建立緊密聯繫,讓孩子能夠了解社會的需求和挑戰。這可以通過參與社區服務活動、社會實踐和實習等方式實現。
這些是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一些方面,但並不是固定的答案,因為教育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演變的領域。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和適應變化,以幫助孩子迎接未來的挑戰。讓我們一起努力,回歸「教人」的本質,共同創造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Comments